两会气象之声 | 聊起“低空经济×气象”,这位代表提了四个很具体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

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低空气象服务,因此,亟需构建“监测—预警—响应—保障”服务体系。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赛道,推动其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革命上,相应的社会治理能力的升级也是发展的关键。“低空经济”去年全国两会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依然是关注焦点。

 

在低空经济时代,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是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专职总师单晓明多年来关注低空经济发展,并开展相关调研。在她看来,低空气象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时性直接决定了飞行安全与运行效率。

 

天气因素对低空飞行器的影响也是许多公众关心的问题。  来源:中山新闻

 

低空经济的组成要素包括空域划分与使用、基础设施网络、低空装备研发、应用场景培育、运行监管法规等多个方面。在这个广泛而丰富的领域中,单晓明重点关注空域管理、基础设施网络、低空装备自主创新、应用场景创新、运行监管法规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其中,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她呼吁,同步搭建5G+北斗高精度导航、气象服务、通信监控“三张网”,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在飞行实时监测中的应用。

 

单晓明认为,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低空气象服务,亟需构建“监测—预警—响应—保障”服务体系。这包括四方面内容

 

一是构建低空专属气象监测网络,提高风切变、湍流、积冰等参数的监测能力,提高低空小尺度下的垂直时空分辨率;整合气象卫星、激光雷达等多源数据,构建三维低空气象模型,提升低空气象预报精度。

 

二是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预警服务,综合应用数值模拟等手段,提高风切变、结冰等气象预警能力。

 

三是建立协同化服务机制,打通气象部门、空管部门和企业的数据壁垒,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低空气象服务数据库。

 

四是提升飞行器自主应对能力,支持企业在软件算法、传感器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降低气象对飞行器的危害概率。

 

“低空经济是讲究‘天、地、人、和’的系统工程。”她表示,对于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完善法规与安全体系、强化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优化区域协同与市场生态、加强国际合作与标准对接等方面重点推进。

 

在珠海唐家港低空气象基础设施智能融合示范点,垂直激光测风雷达可实时监测无人机起降点各个高度的风速风向数据。拍摄:蔡银寅

 

关于气象服务与低空经济的协同,单晓明认为,应在精准气象数据赋能上下功夫,构建低空气象监测网,在低空密集区域(如城市群、山区)加密部署微型气象站、激光雷达等设备,实时采集风速、湍流、能见度等数据。推出适合低空飞行器时空分辨率的气象导航服务,开发强对流、结冰等灾害天气预警模型。打通气象、空管部门和运营企业的数据接口,实现空域动态、气象信息、飞行计划等的“一图统管”。另外,还要加强低空气象基础学科和技术研究投入,培养服务航空和气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THE END

 

素 材 来 源 /  中国气象局

责 任 编 辑 /  综 合 部 吴 修 彬

 

资讯

News.

首页    党的建设    两会气象之声 | 聊起“低空经济×气象”,这位代表提了四个很具体的建议
创建时间:2025-03-07 15:52
浏览量:0